海內存知己、天涯若比鄰;取之於網路、回饋於網路;站站集結、網網相連,把天籟傳遍地球;讓世界愛上台灣。

  感謝 YouTube維基百科音樂台灣 Music Taiwan....葉俊麟閩南語歌詞及文物數位典藏計畫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外文系,及眾多熱心網友無私的分享。

  在無遠弗屆的雲端世界裡,我是個渺小但不卑微的台灣人,我熱愛台灣,默默的以真情來傳播『台灣的歌聲』,靜靜的用行動來『為台灣發聲』,歡迎喜愛台灣歌謠的網友蒞臨指教。

螢幕最佳瀏覽解析度1280 X768以上。如有侵權敬請告之即刻刪除

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望春風_李靜美


詞:李臨秋  曲:鄧雨賢  sunrisecorp 的頻道
  1933年初春,和風拂面吹來,作曲家李臨秋漫步於淡水河畔,對岸觀音山的美景倒映在河水上,腦海一片清明之際,突然浮現「西廂記」裡的詩句:「隔牆花影動,疑似玉人來」接著便思如泉湧,望春風就在李臨秋望山望水的閒情下誕生了。

  李臨秋雖只受過國民小學的教育,但他對中國文學情有獨鍾,所以將詩中牆移花動的靈感完整保留下來,而且又趕上自由戀愛興起的時間,將少女少男情竇初開,記靦腆又期待的情懷細膩描述。這首歌旋律易學、易背、易唱又好聽,曾被台大學生稱作是台大地下校歌。

  《望春風》是每一個台灣同胞都能夠朗朗上口的歌謠,即使是不諳台語的外省人也可以哼上幾句;甚至留學海外的台灣學子,每於思鄉情切、孤單寂寥時,就用《望春風》的音符來填滿內心的空虛,也常在聚會時合唱這首人人都會唱,又能溝通彼此心靈的歌謠名曲。《望春風》非但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歌謠,更已成為世界各地的台灣人族群認同的象徵之一。

  近年來,在整理台灣文化的系列活動中,《望春風》的作詞者鄧雨賢先生更是被推為台灣歌謠的重要作詞家之一,甚至有「台灣歌謠之父」的美譽。

  台灣電視公司基於此,還精心策劃拍攝「望春風」電視劇,藉以描述鄧雨賢才華洋溢卻短暫的一生。而《望春風》一曲,也理所當然地收錄為該劇的主題歌。

  此外,《望春風》還有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:歌詞中的「十七八歲未出嫁,見著少年家」,據李臨秋生前的交代,應該要唱成「當(ㄉㄥ)著少年家」。按臺語中的「當(ㄉㄥ)著」,是無意邂逅、不期而遇的意思,與「見著」、「遇著」的意境相差甚多,唯有使用這個字眼,才足以表達男女不期而遇、四目相對的「觸電」感覺。

  而即使在60年後的今天,望春風仍一直被傳唱著,包括許多新興歌手如陶吉吉、朱約信(豬頭皮)都曾將望春風加上各種曲調,重新翻唱,賦予老歌新風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